80-90(24/25)
要独门秘籍腌制一下了。花椒、桂皮、香叶、八角,配上盐翻炒,等盐变色,放凉,就可以把这些抹上鱼身,在阴凉处放个两三天,再到太阳下晒。等晒好了,这咸鱼上锅一蒸,鲜香无比,肉质紧实,比鲜鱼更多一层风味。
剁下来的四个鱼头,上次熊怀山烧了一大锅鱼头豆腐汤,金文东一喝,觉得味道还不错。等听明檬说外头的腌青鱼才是极品,这便打上了鱼的主意。
明檬前前后后忙里偷闲才做了四条,心里还打算自己和爸妈一人一半,哪里舍得分给金文东,始终没有松口。这次,可真是大出血了。
拿到了心心念念的咸鱼,金文东眉开眼笑,伸手在嘴巴上拉上了拉链:“从现在起,我什么都不知道,你俩就是纯洁的邻居友情,我作证!”
明檬受不了金文东一大把年纪还在这里活力四射的,一
脚把人踢了出去,只留下了菁菁和赵茹。
“刚刚我听说,你们看厂房遇到了点问题?来,详细说说。”明檬又给自己泡了杯茶,坐了下来。
菁菁有些惭愧,总觉得是自己没把事办好:“是的,还是姐你提醒得对,我们是又自媒体看着的,不能随便像那种私人小厂,肯定要注意消防之类的,所以我之前看中的那个仓库有点问题,我又换着跑了几家,但是价格上就有些……”
舒县有不少小型的手工作坊,比如做衣服的、做袜子的。明檬留心观察过,大多数是私人从外地上一级承包而来,根本就没“厂”这个概念,既不会去办营业手续,也不会给员工交五险一金,那就更不用想消防什么安全设施了。
这些小作坊,大多数开在大一点的车库、小一点的仓库之中,雇佣个十来个、二十来个人,时薪大概在8元左右,赚的都是辛苦钱,却是这里妇女们为数不多的时间灵活的工作岗位。
因此,这些小作坊,民不举官不究,上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也是为了本地老百姓能多刨一分是一分。
菁菁也熟悉这些,因此一开始去看时,虽然她也想着办厂,但是思维上还是局限在了这些地方。
明檬却认为不能这样。
她们的手工厂情况不一样。
本地小作坊接的是外包出来的活,她们“菁明”接的,是自媒体视频传播带来的,全国各地的订单。
如果她们不正规化起来,恐怕随便哪天,一个敏锐的观众发现问题举报了,那迎接他们的就是“塌房”了。
当然,最主要的是,她们自己也过不去良心那关,口口声声说着想尽量给本地家庭妇女带来一点福利,结果实行的还是作坊那一套,走不长远的。明檬从一开始,就不想把这次行动,停留在“作坊”的级别上。
“磨刀不误砍柴工,年前我们也招不到人的,慢慢看好了,你的身体要紧,不要太吃力了,我让金文东在本地打听打听,有没有合适的,我们去看看,前期投入多一点,不怕,”明檬给菁菁吃了颗定心丸,又关心了一下菁菁,“下次你看到有合适的,打电话叫我直接去,我开车方便,天冷,你别冻感冒了。”
菁菁感动地点点头。她知道,明檬姐不是嫌她身体累赘,是怕她跑来跑去太累了。
“哎,”明檬突然想了起来,“等明年事情上了正轨,你要不要也去学个驾照,买辆车开,方便得很。”
“我也能学驾照吗?”菁菁一愣,看向自己的腿。
“当然可以!”明檬掏出手机翻了翻,“傻孩子,c5,学去吧,等赚了钱,第一笔分红姐给你送辆车庆祝一下!”
菁菁接过手机看了看,妈呀,还真能!她怎么从来没想过这事呢……要是有了